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緋色の欠片

圖片取自貓貓論壇緋色の欠片

官方網站:緋色の欠片

wikipedia 的詳細中文介紹:緋色的碎片

  雖然是一部男性角色很多,而且兼賣皮相的動畫,但真的都不是我喜歡的型,只能說遺憾了。尤其動畫最後幾秒,總會有其中一位男性角色跳出來service一下觀眾,真的很不錯,但我剛剛就說過了,你們人雖然都很好,但都不是我喜歡的型啊!除了角色的長相跟個性都沒電到我之外,故事本身對我來說也很沒吸引力,反派角色也不知道在想什麼,所以別問我為什麼把這部動畫看完了,我單純只是覺得它沒無聊到讓我看不下去。不過,這樣說也太苛刻了,其實它還是很有趣的,我猜我從頭到尾都在享受對方想取悅我,我想讓對方取悅,但卻一直雞同鴨講的感覺。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大獨裁者落難記(The Dictator)

圖片取自痞客邦電影圈「大獨裁者落難記 The Dictator

  封閉的北非石油大國瓦迪亞一直受到極度反對西方的阿喇釘上將統治。他最信賴泰米叔叔說服他去紐約向聯合國發表演說以表明立場。來到這個自由國家,險些遇難的阿喇釘會做出什麼驚人之舉呢?
  The heroic story of a dictator who risks his life to ensure that democracy would never come to the country he so lovingly oppressed.
 導演:賴瑞查爾斯
 演員:薩夏拜倫柯恩、班金斯利、安娜費莉絲
 發行:派拉蒙
以上節錄至威秀影城月刊6月號(2012/06/08-2012/07/05)

  這部電影應該算是喜劇片,片中充斥著大量的黃色笑點,雖然跟我不太合拍,但坐在我旁邊的小朱出了片場後,臉上還是充滿了笑意,想必這部片真的很好笑。除了那些黃色笑點之外,片中亦充滿了諷刺社會現狀或政治的黑色幽默,這倒是挺有趣的。

  由於事先並不知道自己要去看什麼片,只是覺得很久沒看電影了,朋友們約就跟著去,所以我在片頭時花了一小段時間才終於意識到,自己正在看的不是預告片,是正片。這是很讓人驚訝的狀況,因為要是我自己去看電影,我大概一輩子都不會選這部。

撇開好不好笑這一點,電影中一些小片段讓我印象相當深刻,大致列舉如下:

圖片取自葉七城的人生音像城「《大鈍裁者》// 波叔執政讓核彈飛格勒底毛反轉聯合國

阿喇釘在直升機上與納達聊天,由於並非使用英文,對話中又充滿敏感字眼,結果兩人就被帶去警局調查了。上圖為柔伊去警局領回阿喇釘的場景。這已經不知從何說起了,因為人種不對、使用的語言不對,在美國就不再享有言論自由了?雖然當時看著他們聊起來,那些穿插的敏感字眼造成其他白人乘客的驚慌時,心中想著不知道待會兒會出現什麼狀況,但那時候已經很篤定他們會引起一些特別的狀況了,只能說,我很相信他們會遭遇這種待遇呢!這從很多方面來說,都很糟,只能說諷刺得恰到好處。

圖片取自開眼電影大獨裁者落難記電影劇照

  當阿喇釘大難不死並回到街上的時候,剛好遇上自己的車隊與周圍的抗議群眾。上圖為阿喇釘穿著從遊民身上搶來的衣服,混在抗議民眾間大喊的樣子。阿喇釘看到車上自己的替身,大聲喊著那個人不是自己時,旁邊原來鬧哄哄的群眾從一個、兩個,到一群,全都跟著阿喇釘喊一樣的話。總覺得,我好像在這個現象中看到了「群眾」的本質?

  當阿喇釘的替身在大眾面前現身時,不但走過頭,等回到中央的講臺時,又拿水壺來胡搞。而把這一切看在眼裡的記者們不得不去解釋時,真的是讓人見識到何謂「過度解讀」。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我們的教室,我們的夢

我們的教室,我們的夢
Our Classrooms, Our Dreams
六個台灣創意教師團隊
  這是一部紀錄片,片長118分鐘,共拍攝了台灣的六個教師團隊,分別記錄了散布在台灣各地六間學校的校園內,這些教師們在教育現場實踐夢想的勇氣與堅持。這六個團隊的故事,簡介如下:
「當閱讀遇到品格」(Reading as Character-Building)
  這是以桃園縣北門國小為核心的跨校教師團隊(閱讀小組),他們透過讓學生們閱讀繪本、報紙、故事書等讀物,感受到語文的無所不在,學習亦充滿無窮樂趣。他們利用古典文學中豐富精彩的故事與鮮明細膩的人物們,透過教師的引導,讓孩子們去思考及討論,養成他們思考生活當中所遇到的問題,並提出來討論。當問題牽涉到價值觀衝突時,他們也能夠從別人的立場去思考,而非只考慮到自己,學生的品格也因此提升。

「數學救火隊」(Math Rescue Squad)
這是在台北市中崙高中內,老師如何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學習其實可以很簡單」與「數學課很有趣」的故事。透過能引起學生高度興趣的電腦,讓學生上課興致高昂;透過電腦程式與動畫的幫助,將數學概念清晰地呈現;透過數學課程影音教材的錄製,使教學的效率有效地提升;利用線上測驗題庫進行遊戲,減輕學生面臨考試的焦慮。這些教師們,讓我們看到電腦成為令人讚嘆的教學輔助工具。

「動口動手玩天文」(Astronomy on Hands)
高雄市港和國小的教師團隊(天文組)透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將天文這個學生認為抽象困難又很無聊的自然科學單元,融入他們之中。其校內設有天文教育館,每學年都會發展天文的課程與營隊活動,希望以此做為學校的特色。

「創意練習曲」(Creativity Practice)
澎湖縣馬公國中的教師團隊,在文化刺激較低的離島環境中,透過一些特殊的創意課程或活動設計,營造充滿創造力的校園教學環境。教務處舉辦較低門檻的活動,讓全校都可以參與,而教師在設計課程時,只要力能所及,就一點一點將創意融入其課程設計中,增加學生的刺激, 讓每個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其無限的可能性 。

「社區藝術地圖」(Artistically Mapping Our Community)
台中縣神岡鄉社口國小的女教師們,將學生們生活的社區當作取材的對象,並設計一系列以社區認同為導向的藝術人文課程,讓學生更了解他們自己的生活空間與生活本身。她們帶著孩子們走出學校、走進社區,去認識他們熟悉的街道與景物,傾聽社區的故事,教學現場因此不再只侷限於校園內。

「大自然教室」(Nature as Classroom)
透過走進大自然中,腳踏台灣的土地,去體驗何謂高山或海洋,在生命中的感動下學習與記憶,新竹市光武國中的老師們帶著學生,親自走進大自然的教室中。這些結合自然理化、鄉土人文、服務學習的「自然探索課」,包含合歡山登山、溯溪、綠島地質與生態探勘考察等。

官網:我們的教室,我們的夢

  在第一個片段中,桃園北門國小為核心的跨校教師們,在挑戰閱讀課程的時候,一開始選用的教材是繪本,雖然學生在第一次接觸的時候感到很新鮮,但第二次、第三次之後,失去新鮮感的學生們就提不起勁了。後來改用古典文學,而古典文學本身就是很有趣的故事,再加上孩子們對故事的接受度也比較高,在學生深受吸引的情況下,連老師上起來都很有成就感。為了不讓學生上膩而不斷創新與改進課程的教師們,真的很有熱忱。在佩服他們的同時,也會發現若是真心打算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其課程是不會一成不變的,不單單只是人類本身會追求進步,對於年復一年上著同樣的課程內容,連老師都會膩,就像影片中的陳淑霞老師也是如此,她對於照著課本上語文課,學生字、寫新辭、造句和寫習作等,感到很沒意思。也因此,有時候聽到某些人說出像「教書這件事一旦上手了,每年照著上就比較輕鬆。」、「第一年上完,教材與教法都熟悉了,之後就不用再準備同一門課程了。」之類的話,都會相當不認同呢!

延伸閱讀:
  美國和中國老師講灰姑娘的故事,這是在網路上到處流傳的小故事,從這裡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與影片中閱讀小組推行的品格教育跟傳統教育之間差異的對照。

  在第二個片段中,雖然重點放在數學的學習上面,但我卻看到了「言語的力量」,像片中的學生謝承庭就有提到,他聽到來自別人久違的稱讚感到很開心,還有就是補習班業者用來說服學生的說辭,持續對學生施加「數學很難」的暗示等。前者是很好懂的,教師給予學生正向的回饋,能鼓舞學生學習,也能讓學生對自己更有自信。而後者則屬於險惡的語言陷阱,未經邏輯思維訓練的人們常常成為受害者,讓這些被某利益方操弄的語言有力地影響著自身思想,並按照他們的意志行事(《教育的哲學基礎》,Howard A. Ozmon, Samuel M. Craver著,石中英、鄭敏娜譯)。我覺得這相當發人深省,教師不但要謹言慎行,某種程度上,甚至必須扮演破除陷阱的角色,尤其所面對學生,正是期待著教育者教會他們思辨能力的族群,光是只有謹言慎行是不夠的。其實不只這片段,像前面的閱讀與品格教育中,教師們也是透過引導學生們思考與討論,讓學生從中習得品格分辨的能力,而這樣的課程,正好就是語文課!

  在欣賞完影片後,會發現有些本質似乎貫穿整個記錄,不管是教師分享也好,學生分享也好,或是教學現場的呈現,快樂的學習環境皆為主軸,老師們會關心學生是否喜歡這種課程,學生在經歷了有趣的課程後感到很開心,教學活動的進行總是很愉悅。雖然「引起學生學習動機」這件事在教育學程的課程中已是老生常談,但透過這部影片將此概念放大到無所不在,還是很令人震撼,會讓人不禁感到「這就是最重要的!」,讓人具體的感受到努力的目標何在。此外,也可以看到教師團隊在不斷磋商與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一同努力成長,讓人充分地感受到團隊是很重要的,團隊中的每個人貢獻自己的專長各司其職,其成果之豐碩,僅憑一人是無法達成的。

  看完這六個團隊的分享,除了感動之外,還有躍躍欲試的高昂感不斷地冒出來,我想,有趣的課程不但吸引學生,設計有趣的課程對老師來說,吸引力也非常大。要是成為高中物理老師的話,第一件事果然還是要找同事們討論吧!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是很重要的。觀察學校與社區的樣貌,還有最重要的,身在其中的學生們都是怎樣的孩子,而我們希望教會這樣的他們什麼樣的東西。也許可以針對一個主題來進行一系列相關課程的設計,或是透過一些方法讓物理課變有趣也行。由於前者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很大,討論空間不大,後者則是可以從現在就開始進行思考的。還記得以前高中畢業時,班上有個男生跟我說,他覺得我很有勇氣,大學居然敢讀物理系,而且他看過學校的榜單,說整屆只有我一個人上了物理系,這麼難念的科系,大家都不敢填。雖然我當時物理成績不是很出色,物理科也不是我最拿手的科目,但我並沒有真的認為它很難(雖然的確有點困難,但還在挑戰範圍內),所以我很驚訝大家對物理的看法跟我有出入。也許就像片中的數學科和天文學領域一樣,如何透過一些器材的輔助,將知識變簡單,讓學生可以很容易接受與理解,應該會成為邁入快樂學習最重要的一步。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教案評析

這次要評析的主角,是在教學原理這門課上進行小組演示用的教案其中之一。
教案內容如下:
教學主題
Jason Mraz-live high學單字
教學方法
直接教學法
科目
英文
教學時間
50分鐘
學生年級
高中二年級
人數
37
課程設計人
曾一芳、許書寧、許婷硯、陳泓廷、盧嘉卿、詹俊賢、林怡伶
課程設計理念
  抓住學生比較喜歡音樂的特點,利用英文歌曲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了解歌詞含義與情境,並能夠背誦與使用歌詞中的英文字詞,在享受音樂的同時,亦能享受獲得知識的快樂,以此增加對英語的熱愛。
  學生在聆聽英文歌曲的時候,心情通常都較為放鬆,反之,若是進行一般的英語聽力練習,學生的心情通常都處於緊張的狀態。因此,透過英文歌曲的播放來練習學生的英文聽力,較不易引起學生焦慮而能讓學生的學習成效較優,對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有正向加強的效果。
  在Jason Mraz的《live high》之中,充滿了這個美好世界的描述與對上帝的讚頌,透過對這些歌詞的理解,不但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用美好的角度去看世界,亦可鼓舞學生拿出勇氣積極看向人生光明的一面,並追求健康快樂的生活。
教學目標

單元目標
行為目標





1.記憶英文單字及片語。
2.理解英文單字及片語。
3.能夠應用學到的英文單字及片語。
4.培養推理與分析英文單字的能力。
5.學會英文的正確發音。
6.理解歌詞意義。
7.培養英文歌曲鑑賞能力。
1-1 能將單字及片語正確地背出來。
2-1 能正確說出單字及片語的含義。
2-2 能舉出英文單字的同義字。
3-1 能夠將正確的單字或片語填入句子的挖空處。
4-1 能夠理解與使用英文單字的詞性變化。
5-1 能夠跟著老師正確複誦單字與句子。
5-2 能跟著老師吟唱英文歌曲。
6-1 能夠說出歌詞所表達的意思。
7-1 能欣賞英文歌曲的意境。



1.培養學生聽外文歌學外文的興趣。
2.利用英文流行歌曲增進英文對學生的親切感。
3.能夠體會歌詞情境。
4.利用遊戲寓教於樂。
5.增加學生在英文領域上的自信。
1-1 學生能夠自行尋找外文歌來欣賞並研讀其歌詞。
2-1 學生在透過音樂後樂於學習英文。
3-1 擁有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
4-1 學生會樂於參與課堂活動。
5-1 教師在學生表現良好時,給予學生正向的回饋。
1.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
2.增強學生英語聽力。
3.學會為團體榮譽盡一己之力。
1-1 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學會的英文單字及片語。
2-1 能夠聽懂比之前更多更快的英文。
3-1 能夠為了小隊的勝利,努力背誦單字及片語。
教學準備:
單詞表、歌詞單、播放歌曲《live high》、電腦與投影機、簡報、黑板
教學流程:
播放歌曲(5分鐘)→教單字、片語(20分鐘)→念單字跟唱歌(5分鐘)
→遊戲(20分鐘)→教師總結(5分鐘)
教學評量:
透過遊戲與作業,評量學生對歌詞中單字與片語的記憶、理解與應用能力。
教學活動
時間
教具
備註
一、教學前準備
1.找出理想的教學歌曲
2.找出適合的單字與片語
3.查單字、同義字、衍生字以及片語的用法
4.編寫講義並熟悉教學講義之內容
5.安排教學活動。
6.設計課堂小遊戲及課後學習單。
7.熟習練習何回饋技巧



二、正式教學
(一)陳述教學目標
教師發下歌曲歌詞以及講義並撥放歌曲給同學聽
(二)呈現教學內容
1.教師先將歌曲整篇意思解釋過,並發下要教學的單字跟片語的講義。
2.教師針對單字先做意思詞性的講解,再提供例句以及額外的衍生字或同義字
3.教師講解補充單字的意思
4.教師講解片語的用法以及例句
5.教師要求同學一起念單字
6.教師播放歌曲請同學們跟著歌曲一起唱
(三)回饋和練習
1.教師將學生大致分為兩組做競賽
2.PPT上展現出出好題目,題目是針對剛剛課堂所教的單字跟片語的單字聽寫、詞性變化、對話填片語。
3.輪到的人要到台上寫出片語或單字。兩隊中先答對的可以獲得兩分,後答對的可以獲得一分,答錯不給分並在黑板上練習單字三遍或是片語一遍。
4.最後分數最高的一隊可獲得獎勵
(四)總結
  教師總結今天所教的課程,希望大家可以經由這首歌了解它所要表達的意思並且運用到生活中。最後出個小回家作業讓學生回家嘗試能夠自己聽英文歌學單字。

5’



20’









5’
20’











5'


電腦
講義
歌詞
黑板




電腦
投影機


簡報
黑板

















負責計分
視情況而定題數
教學資源與參考資料:
4. Dictionary, Encyclopedia, and Thesaurus - The Free DICTIONARY
6.附錄一:講義《歌詞》
7.附錄二:講義《單字與片語》-學生用
8.附錄三:講義《單字與片語》-教師用
9.附錄四:作業《單字與片語填空》
10.附錄五:投影片《Quiz Time

  以上就是這次要評析的對象,由於評析的關鍵不在講義與作業的製作上,所以我就沒有把教案後面的附錄放上來。

  在評析這份教案之前,我先簡介一下我要用來討論的模組:傅麗玉老師根據Kearney的世界觀轉換模式與學習環,發展而成一套以世界觀為基礎的學習模式WOLF(World-view Oriented Learning Framework)。此模組的架構為:
一、傳承傳統世界觀:教師要自原住民學生生活世界中取材。
二、表達自我世界觀: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與疑問。
三、探索世界觀:讓學生操作或製作,以其既有的世界觀進行探索。
四、形成新世界觀:引導學生知覺不同世界觀,修正既有世界觀的不足,形成新世界觀。
五、聯結原住民族的世界觀與學科世界觀:將學生的生活世界與學科世界聯結。
由於傅老師致力於研究原住民的文化與教育,所以她的WOLF模組是直接使用原住民文化的觀點來設計的。那麼接著,我們就依照這個架構來檢視一下上面這篇教案吧!

  從「傳承傳統世界觀」來看,這篇教案的目標只是希望透過音樂來吸引學生與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其教學前活動中有提到教師要先挑選出理想的教學歌曲,但並未提到教師所選擇的歌曲要是學生生活中常碰到的。雖然並未明確地將這個條件提出來,可是既然以引起學生興趣為設計理念,那麼從學生常接觸的流行樂曲著手,應該會是常做的理想選擇。但考慮到教師的理想,也許是優先考量歌詞的內容是否適合教學,而非學生是否熟悉,因此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最好還是將這件事明確地出來比較好。而原住民學生平常生活中,到底會用什麼形式接觸到英文歌曲,則是要去好好了解的,這是深受當地文化與生活習慣影響的部分,他們有可能是在週日上教堂的時唱歌接觸到的,也有可能這個社區的每個人都喜歡聽某個電台廣播,而主持人喜歡放的歌曲類型很固定,或者他們上音樂或美術課的時觀賞很多迪士尼的音樂動畫影片,或甚至他們的生活中完全沒有在接觸英文歌曲!我們必須要好好地「閱讀」這些學生(Freire,《Teachers as Cultural Workers: Letters to Those Who Dare Teach》),才能夠在他們的生活世界中取材來設計課程。
  至於「表達自我世界觀」和「探索世界觀」這兩個部分,在把教案從下看到下,然後又從下看到上之後,可以發現學生除了跟著老師進行練習之外,其實是很被動的,並沒有營造讓學生表達其想法與意見的空間,更遑論讓學生照自己的角度去探索了。
  而最後的「形成新世界觀」和「聯結原住民族的世界觀與學科世界觀」,若是「傳承傳統世界觀」這個條件有滿足的話,那麼教師確實是帶領著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接觸這些他們原本就熟悉的英文歌曲,並將英文學習與他們生活中會接觸到英文的那部份綁在一起。

  接著讓我們來更仔細地看看這篇教案所列出來的教學目標與其行動目標,看它們之間是否有緊密的連結吧!
  在認知目標中,就知識、理解、應用這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來說,所對應的行為目標是較完整且連結在一起的,但關於「培養英文歌曲的鑑賞能力」這一項的行為目標「能欣賞英文歌曲的意境」,就顯得有些不夠具體,而且「鑑賞」與「欣賞」像是兩碼子事,好像也稱不上有連結在一起。在我的想法中,行為目標是要可執行的,而執行的結果或過程就是學生的學習成果,這是可以被評鑑的目標。如果將其行為目標改成學生能夠寫出一篇英文歌詞賞析之類的文章,或是讓學生能夠發表他的心得感想等,跟教學目標就比較相符。
  在講情意目標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抽象的「情意」到底是什麼?情意是一種心理狀態或情緒傾向,可能是正面讚許的態度表示,也可能是負面反感的反應。在教學目標的三種領域中,情意領域是屬於最抽象的表達(張霄亭,2004)。因此,我們理解了情意果然是個很抽象的東西!但不外乎就是包含學生態度、興趣、信仰、價值觀等這類的目標,而在這份教案中,它所關注的情意目標主要集中在提升學生的興趣,不管是對英文歌曲本身、英文學習這件事,還是上英文課的興趣,都是其行動目標,也稱得上符合其教學目標。至於剩下的兩個,則是態度的部分,一個是生活的態度,另一個是對自身看法的態度。針對前者,我認為教學目標與行為目標彼此間並不貼切,「體會」歌詞是一件很怪的事,應該是透過理解歌曲所要傳達的訊息,並藉此激勵自己才對。再來看看後者,跟其他目標比起來是較為特別的,因為這份教案的行為目標所描寫與期待的對象幾乎都是學生,代表著我們期待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結束後,能夠達成的目標。但關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卻是提出對老師的要求,希望老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做到怎樣的行為,相當有趣,亦不失其目的。
  最後則是技能領域的部分,對於語文類型的課程,不外乎就是提升語文水平與能力,增加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使用的溝通工具,並在人際交流上提供學生很大的助益。而其表現在行為上時,教師能夠觀察到學生增加了自身平時使用的語文範疇,亦能發現學生理解更多其他人所使用的語言,都是很具體的,也符合其教學目標,但卻無法進行評量,因為教師無法何時何刻都在觀察學生,並記錄其變化,這部分也許只能透過測驗的方式了。而要透過測驗的話,行為目標改成通過英文聽力測驗之類的,似乎比較貼切。至於「學會為團體榮譽盡一己之力」與「能夠為了小隊的勝利,努力背誦單字及片語」,則是比較像情意目標,而非技能目標。

引用及延伸閱讀:
  王淑慧,教學目標(學習目標)概述,財團法人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大林分院教學部教學研發組。

  在吹毛求疵的檢視完這份教案後,我們換個觀點來看看這份教案吧!如果想要將多元文化的觀點融入其中呢?
  其實傅老師的學習模式WOLF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例子,因為WOLF是在課程安排與教學方式上,符合不同學生的認知型態與其意識型態,讓學生更能認同自己的獨特文化,進而維護並求取自己應有的權利(Gay, 1987)。 所以在學校教育中,尊重各個群體的差異性,注意到彼此的文化特質與獨特學習方式,老師不但在授課的時候要培養學生互相尊重的態度,連授課方式都要適時地為這些不同文化的學生們進行調整。
  若要將此教案依多元文化觀點進行調整的話,在分組進行遊戲的時候,可以採用異質性分組,遊戲競賽方式也可以改良,這個部分可以參考合作學習教學法來設計課程。而教師在挑選教學用的歌曲時,也可以刻意選擇相關的歌曲來進行教學,讓學生透過對歌詞理解的過程,培養互相尊重的態度。

好站推薦: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多元文化學習網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認識台灣多元文化

  看了上面那些好站推薦之後,相信大家都能理解,現今的臺灣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文化族群,像是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新住民等,大家都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要是在尚未充分了解又不懂得尊重對方的情況下,衝突的爆發是可預期的。而當教師面對著這樣多元的台灣學子時,該如何設計出適當的課程來教導學生,培養學生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的能力呢?
如果我是老師的話,大概會先從檢討課程中內容的偏見和歧視,將之刪除或進行調整,並積極地納入多元文化的內容,藉以促進族群間彼此之尊重、關懷與和諧。像是在上「波動與聲音」這個單元的時候,對於發聲樂器的舉例,除了常用的鋼琴之外,也可以介紹一下原住民的口簧琴之類的。但這樣的做法畢竟比較消極有限,或許跟其他科的老師商量組隊,針對這類的主題設計一系列的相關課程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延伸閱讀:
多元文化課程設計模式
陳尚蕙,多元文化教育課程設計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參考資料:
竇金城,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政策及啟示,國立高雄師大成人教育研究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