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合作學習教學法

一、合作學習教學法的特色

  如果說「協同教學」的特色是指教師組成教學團隊的話,那「合作學習」的特色就只能說是學生組成學習團隊了。因此,「合作學習教學法」即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組隊互助,提升學習效果。
  比較特別的地方有二,一是此教學法在分組時採取異質性分組方式,讓差異性大的學生們彼此擦出火花,激盪出讓人意想不到的成果。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便有機會接觸到平常不太會在學習上互動的對象,而小組在團體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們也可以透過彼此面對面的交流,逐漸學會一些社會技巧。二是此教學法的操作方式又細分成數種,像是我在下面會提到的「拼圖法」和「小組遊戲競賽法」,皆為合作學習教學法的一種。其他的教學法就沒有這種「具體的子項目」,有時甚至只需要滿足某個特定條件就行了。

相關延伸閱讀: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林穎所整理的「合作學習之概念探討」,其中利用表格或條列式的方式陳述有關合作學習的定義、基本要素、理論基礎、教學法和優點。

二、實例

  社會領域合作學習教學法教學教案「綠色消費」,賴秀怡著,是採用合作學習教學法中的「拼圖法」設計出來的教案。課程一開始讓全班分組,接著教師呈現新概念,其後讓小組內的每個成員各自負責一個主題,讓不同組內負責同一主題的人聚起來針對該組題進行討論,結束後回到組上與同組的成員彼此分享成果,並完成學習單。
  是非常簡單明快的教案,除了採用拼圖法設計出來的課程之外,並沒有設計其他的教學活動。由於討論是比較花時間的教學活動,組內成員互助完成學習單也需要時間,就一節課的單元來說,這樣的進行方式是很適中的,反而不需要多餘的東西,以免畫蛇添足。

相關延伸閱讀:
  彰化縣數學領域國小組專任輔導員陳啟明的『淺談「拼圖式」(Jigsaw)合作學習』中有對「拼圖法」作相當完整的介紹。

三、如果我是老師的話

  看到合作學習教學法中的「小組遊戲競賽法(TGT)」時,我就想到國二下的自然課內容,像是平衡化學反應方程式,或是化學計量之類的,應該是很適合使用這種教學法來進行課程。因為答案是有標準解答的,題目難易度容易調整,題目敘述一般來說都不長,應該可以做出很不錯的遊戲單,可以讓學生做異質性分組並進行學習競賽。

相關延伸閱讀:
小組遊戲競賽法(Teams-Games-Tournaments,TGT)」中有對此做簡單的介紹。

四、論「合作學習法」小組報告的撰寫經驗

  這學期教學原理課堂上有完成「合作學習法」小組報告的要求,平常在其他課堂上遇到的小組報告,會要求小組上台進行口頭報告,而這次是合力撰寫一篇充滿文字的報告,倒是比較新鮮。雖然上過一些實驗課也是要求學生一組繳交一份實驗報告,並非完全沒有這種經驗,但實驗課的小組成員數一向很少,一組七、八個人的報告,讓身為組長的我(我籤運較好,居然抽中了唯一一支組長籤!),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進行較好。
  當初小組成立的時候,是老師和助教將名單直接公布,完全沒有讓學生參與分組的過程,只告知學生分組後的結果,這是跟其他課程相比,另一個不同的地方。在其他的課程中,縱使任課老師會希望大家自行進行異質性分組,並使用口頭勸告,希望學生不要找自己熟識的人一組;或在學生分組的時候,直接訂下一些明確的規則(像是科系不能相同等)。但學生還是會傾向找自己熟識的,若班上沒有這樣的人,也可能會選擇看似跟自己合得來或那些位置坐在自己附近的人。因此,這造成了學生感受很大的差異,也就是有無選擇組員的自由。接著,在小組為了共同目標努力時,這個差異也會顯現出來,像是對混水摸魚者惱火的程度和自身的積極程度等。
  對於沒有分組決定權的學生來說,小組中有個混水摸魚者,會是無可奈何的事,接受度較高(只能認命),情緒較平穩。而在心情平靜的情況下,也比較有機會發現對方的優點,然後,也許還會很吃驚地發現,其實對方只是用著自己平常想不到的方式在努力,這是由於雙方的思考模式或價值觀差異很大的緣故,於是便學著別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把自己的想法套在他人身上,更不用說強迫他人順著自己的意走,因為一群人也是可以懷著各自的目標去追求共同的成果,舉例來說,就像在海賊王中,魯夫與他的夥伴們都有各自的夢想要達成,卻還是聚在一起踏向相同的旅途,追求共同的目標。若組員是自己找來的話,遇到這種情況很容易倍感憤怒,覺得自己看走眼了(對自己感到氣惱),認為對方根本無法協助自己達成目標,悔不當初。但沒有人會注意到「物以類聚」的想法早在一開始分組的時候就已經在作用了,人傾向於挑選和自己接近的人,甚至只是對於教室位置的選擇類似也行。在這個前提下,學生不自覺地就會將自己的想法、目標,甚至是做法套用在其他組員身上,因此看不見其他的東西,當然也看不見對方所重視的學習面向是什麼,那就只能在小組報告結束之前,一直一肚子火了。也許,還是會有人立志要「搭便車」的,但一種米養百樣人,讓你每次課堂分組的時候,都遇到設立相同目標的人,機率真的有這麼大嗎?
  對小組中其他成員的看法,再加上情緒的狀態,這幾乎就能左右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態度了。而一個學生在學習上是否正向積極,又會對他所處小組的成員產生影響,那麼小組的學習效率也會因此受到波動。從上述觀點來看,也許讓老師直接按照大家的差異性做S行分組,是較妥善的做法。但這只是這件事的其中一個切面,也許從其他方向切進去,會看到截然不同的風景也說不定。

沒有留言: